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

[2013年動物行為暨生態學研討會] 描述兩種螳蛉之形態及行為觀察

版權所有
請逕洽作者曹又仁(Yu-Jen Tsao)同意後始可引用

[發現]
  1. 根據我的觀察,臺灣多數小型螳蛉 (如Necyla sp.) 幼蟲可能為卵囊穿刺者 (the egg-sac penetrators) ;另一方面,臺灣螳蛉 (Eumantispa taiwanensis) 幼蟲則可能是蜘蛛載運者 (the spider-boarders)。
  2. 卵囊穿刺者:幼蟲平面游移狀,會鑽入蜘蛛卵囊取食卵粒或幼蛛,幼蟲成熟後於蜘蛛卵囊內化蛹。
  3. 蜘蛛載運者:幼蟲不時拱起身軀立體旋轉,俟蜘蛛經過攀附,可能吸取蜘蛛血淋巴維生。這類螳蛉幼蟲成熟後,須進入蜘蛛卵囊,於蜘蛛卵囊內化蛹。

[連結]
2013年動物行為暨生態學研討會@國立東華大學;壁報競賽得獎

2 則留言:

  1. 您好
    我想要引用您的資料作為報告作業的內容
    請問您是否同意授予引用的權利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好。
      可以的,引用時煩請註明以下來源,謝謝。
      Tsao, Y.-J. (2013, January) The morp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observations of two mantispids. 2013 Congress of Animal Behavior and Ecology,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Hualien, Taiwan.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