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農政與農情] 2016打擊野生物犯罪執法研習會紀要

(版權所有:美國在台協會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紀要]
  1. 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為目前生物多樣性減損之重要因素之一,全球每年非法交易額預估高達100億至200億美元,已躍升為毒品和武器外的第三大非法貿易項目。
  2. 5/25-27連續三日與台北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FFIC Taipei)、臺北市立動物園及美國在台協會,共同辦理「 2016 打擊野生動物犯罪執法研習會」,邀請國內負責邊境查驗、野生動物違法案件查緝之關口、海巡、警政與調查局等相關機關參與,並由美國內政部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資深專家來臺就美國邊境防衛及野生物查緝技巧進行講授,盼提升保育查察及執法技巧,並與國際保育接軌。
  3. 茲將參與心得撰寫為文章,期盼集結相關單位力量,共同遏止野生動物盜獵走私行為,為野生動物的永續生存盡一份力。

[連結]
《農政與農情》105年6月(第288期) 2016打擊野生物犯罪執法研習會紀要

[台灣林業] 人工林營造森林濕地技術初探


[紀要]
  1. 森林濕地(Forest wetlands)廣義來說,即森林生態系中的濕地,含括內陸之湖沼及溪流等濕地類型;其中,湖沼相較於溪流環境,水流流速慢、土壤基質易保存,形成穩定之水域環境,孕育出多樣水生植群及動物種類,許多稀有或特有種類甚至僅棲息於該類森林濕地中。
  2. 臺灣現今林業規劃以生態保育為主。鑒於森林濕地提供生物重要棲息環境之功能,於人工林營造森林濕地增加棲地複雜度,藉以吸引動植物進駐,同時提升土地教育及觀光遊憩價值,不失為人工林經營管理上之創新策略。
  3. 本文分析森林濕地營造之關鍵因子,並彙整國內外相關案例,初步提出人工林森林濕地營造技術,預期可供社會大眾、科學工作者、土地所有權人及經營管理者參考。

[連結]
《台灣林業》105年42卷第2期4月號  人工林營造森林濕地技術初探